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是什么意思 沆瀣一气的解释

来源:网络时间:2022-02-28 16:04:45

 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是什么意思 沆瀣一气的解释。 “沆瀣”是指两个人名。宋钱易《南部新书·戊集》记载,唐朝有个主考官崔沆,录取了他的门生崔瀣。当时有人嘲笑他们:“座主门生,沆瀣一气。”后用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。

沆瀣一气

  沆瀣一气基本解释

  中文发音: hàng xiè yī qì [hang开头的成语]释义:沆瀣:夜间的水气。这里指唐僖宗时;担任主考官的崔沆;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。所以有人开玩笑;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“沆瀣”两字。指“沆”、“瀣”两人连成一气。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。

  出处:宋·钱易《南部新书》:“乾符二年;崔沆放崔瀣榜;谈者称‘座主门生;沆瀣一气。’”

  近义词: [狼狈为奸、][同流合污]

  反义词: [志同道合、][肝胆相照、][精诚团结]

  平仄: [仄] [仄] [平] [仄]

  五行: [水] [水] [水] [木]

  沆瀣一气详情释义

  [感情色彩]贬义成语

  [成语用法]沆瀣一气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
  [成语正音]沆,不能读作“kēnɡ”或“kànɡ”。

  [成语繁体]沆瀣一氣

  沆瀣一气英语翻译

  to act in collusion (idiom); in cahoots with; vill

  沆瀣一气百科释义

  【解释】:沆瀣:指唐时的崔沆、崔瀣。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。

  【出自】:宋·钱易《南部新书·戊集》:“又乾符二年,崔沆放崔瀣,谭者称座主门生,沆瀣一气。”

  【示例】:皓东的敏锐活泼,和胜佛的豪迈灵警,两雄相遇,尤其~。

  ◎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十四回

  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
  沆瀣一气出自宋代饯易的《南部新书》。

  这句成语出自宋朝钱易《南部新书•戊集》:又乾符二年,崔沆放崔瀣,谭者称,座主门生,沆瀣一气”。

  唐僖宗乾符年间崔沆主持朝廷考试,录取了他的门生崔瀣做官,两人的名字连起来成为“沆瀣”。因此,有人就说,座主门生沆瀣一气。又据《列仙传》说,仙人“春食朝霞,兑食沆沲。”后人据此演化出这一成语,用以比喻狼狈为奸。

  唐僖宗时,有一位官员,名叫崔沆,曾任“中书侍郎”等职。乾符二年,他被派当主考官,主持朝廷考试事宜。

  这次应试的人中间,有一个名叫崔瀣的考生,貌不惊人,才不出众,成绩也平平,却出人意料的被录取了。崔瀣沾沾自喜,洋洋自得地走马上任了,那神气简直是不可一世。

  别人见他不但任官特别快,而且所任官职也特别好,待遇显然与众不同。沆瀣的意思是夜间的水汽,崔沆与崔瀣同姓,崔沆对崔沲辩眼有加,是明摆着的事。人们自然议论纷纷,对此产生怀疑:“崔沆和崔瀨,是有特殊关系的吧?”有人更进一步断定:“那还用说,瞧他们两个的名字就明白了!”俏皮的还加以嘲笑道:“座主门生,沆瀣一气”。

  沆瀣一气虽然本来是说明座主门生偶然巧合的情况,但沿用下来,已成了一句贬意的成语,形容坏人坏事结合在一起,有人将这个成语和“志同道合”通用,是不对的,因为“志同道合”多用于好的方面.
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可联系我们删除。(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) 联系邮箱:rjfawu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