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链技术解析:不同维度下的跨链分类及其特性探讨

来源:网络时间:2024-05-06 18:06:43

跨链技术作为区块链领域的一项创新性解决方案,旨在打破各独立区块链间的壁垒,实现价值与信息的高效互通。从不同的视角和层次来看,跨链具有多种分类方式,这不仅揭示了其技术原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,也为我们深入理解和应用跨链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角。本文将对跨链的不同角度分类进行详尽阐述,探讨各类跨链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场景。

什么是跨链?跨链有什么样的不同角度分类?

(一)基于跨链行为的分类

1、交易的跨链行为

(1)Token交易

通过哈希时间锁的方式,技术可直接在链上进行各公链的原生Token交换以实现交易。

(2)Token传递

公链之间是封闭的,一条链上的原生资产无法直接传递到另一条链上。借助跨链桥技术,用户在源链锁定原生资产,在目标链发行等量映射资产实现Token传递。

2、消息的跨链行为

跨链行为的实质是一系列消息传递的组合。通过跨链进行信息传递,如A链将读取B链的状态和信息,将B链的状态和信息作为执行的触发条件。因此需要2次操作,在A链锁仓的同时向B链传递锁仓的信息,B链验证消息的真实性后铸造映射的通证,再将这一状态信息反馈给A链。

如此即可实现跨链借贷、跨链NFT、跨链聚合、跨链治理、跨链衍生品等组合。

(二)基于桥类型的分类

1、特定资产

以外部链访问特定资产的途径,其资产为封装资产,由底层资产以托管或非托管方式完全抵押。BTC是桥接到其他链的最常见的资产如xBTC等,仅在以太坊上就有多种不同的桥接。这种跨链桥较容易实现,流动性较强,但功能有限,需要在每个目的地链上重新部署。

2、特定链

两条特定链之间的跨链桥,其操作是通过锁定和解锁源链上的Token,在目标链上铸造封装资产。这类跨链桥的复杂性有限,可以更快地投放到市场中,但不容易扩展到更广泛的生态系统。

3、特定应用

多个区块链间访问的应用,仅供在单应用中使用。应用本身受益于较小的代码库,它并不是在每条区块链上都有完整的应用,但是在每条区块链上有较轻的模块化适配器。部署适配器的区块链可以访问应用所连接的所有其他区块链,但是其功能的拓展性比较困难。

4、通用型

提供链之间的信息传递。DApp可以使用这种桥来实现跨链通信的目的,比如调用另一条链上的智能合约。基于这种跨链通信协议,开发者可以增加多链场景下的用户体验。

(三)基于桥连接对象的分类

1、L1 – L1 桥:可将两个不同L1的链连接并转移资产。

2、L1/L2 – L2 桥:可将 L1 区块与 L2 网络连接或两个不同 L2 网络连接起来来实现交易。

(四)基于安全性的分类

1、无信任

跨链桥的安全性与它所桥接的底层区块链的安全性相同。其实大部分并不是无信任,系统在其经济和加密组件中都有安全性。

2、保险

恶意行为者能够窃取用户资金,假设他们在出现错误或不当行为则需要提供抵押品并被罚款。如果用户资金丢失,他们将通过没收部分抵押品进行补偿。

3、绑定

类似于保险模型,但用户不会在出现错误或不当行为的情况下收回资金,因为被罚款的抵押品可能会被销毁。抵押品类型对保险模型很重要;内生抵押品风险更大,如果跨链桥发生故障,Token价值可能会崩溃,进一步降低了跨链桥的安全保证。

4、信任

验证者不提供抵押品,用户也不会在系统故障或恶意活动的情况下收回资金,核心用户主要依赖于跨链桥运营商的声誉。

(五)基于验证的分类

1、外部验证

通过单节点或多节点的验证,其核心是发送、锁定、验证、共识、铸造等要素。这种方式也提高了交易的速度,降低了Gas费,并允许传递通用数据和任意数量的目标链与该数据进行交互,因此更容易与更多链连接。但其安全性较差,需要用户信任外部验证器。这种解决方案需要验证者的超额抵押,以保证抵押资产>验证金额,随着整体的流动性增加,吞吐量变大,抵押的门槛提高的同时增强安全性。

2、原生验证

核心可以理解为依靠源链上的节点和矿工来进行验证,去除第三方验证者。这种方式下链之间传递的数据完全是由底层链自己的验证者验证,并且无需抵押资产,提高了无需信任的形式。但也影响了其扩展性,并且降低了验证的速度,增加了Gas费。

3、本地验证

以流动性网络的模式,采用局部验证而无须全局验证来保持其速度更快,费用更低的效果,并且无需信任,其安全性核心依靠底层链提供支持。但同时在信息传递等方面有局限性,无法实现通用化的信息传递。
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可联系我们删除。(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) 联系邮箱:rjfawu@163.com